北越行:閱讀和旅行的交織

從越南回來也一個多月了,才終於把這本《越南:世界史的失語者》看完。

作者高夏(Christopher Gosha)跳脫過去以西方世界為主體詮釋越南,並推翻越南只能被動的隨大國起舞、殖民或侵占的論述。整體而言,雖然是史地書籍卻不晦澀難懂,行文之間也不乏有趣的註解。對於想要徹頭徹尾了解越南,或是到越南旅行後想要尋求更深層理解的人,這本書真的非常推薦。

第一次把旅行和閱讀交織,便決定在記憶還未淡卻前給自己留個紀錄。

乘小船遊寧平華閭

位在河內近郊寧平(Ninh Binh)的華閭古都,曾是越南第一個古王朝丁朝的所在地,石灰岩地形依山傍水,非常秀麗。但之後的王朝卻因為腹地不大的考量, 便遷都至河內的昇龍皇城,後續陸續經歷李朝、陳朝、後黎朝、阮朝的統治。昇龍皇城整個建築群雖被稱為河內故宮,但雄偉氣派的程度還有些差距,如今大部分都只還在整理挖掘中,但部分已經考古出土的裝飾幾乎和中華文化如出一轍,都共享相似的雕龍畫鳳。

但也在閱讀這本書之後才發現,這樣如中國淵遠流長的王朝論述其實並不精確。除了以越族(Viet)所建立的朝代之外,越南南部長遠以來其實亦有占族建立的社會,而西部高地也長久存在多元的少數民族,和盤據在北方的越族彼此之間存在勢力和領土的消長。

爾後,和宛昕穿越沒有紅綠燈規範的車陣和一些高質感咖啡廳後,不遠處便是偌大的巴亭廣場,可以自由廣場做相類比。廣場正中央鑲著偌大胡志明的墓,天色漸暗後還打上代表共產黨的神奇紅光。據說胡志明的遺囑是要後人在他死後將遺體燒成灰燼,撒在整片越南的土地上,但因為他的身分價值對越共來說太過崇高,才出現這一個有些格格不入的氣派墓地。整個廣場四周都有憲兵戒備,進入廣場區域還需要過安檢,可以看到慢跑居民穿著運動短褲拎著水壺過安檢的有趣景象。越南現今仍被共產黨統治的事實在這裏才真實的被凸顯。

其實,我們在參加一日旅行團時越南當地導遊也信誓旦旦的訴說越南如今的自由,人民在生活中是感受不太到共產社會的壓迫和監控,可以用臉書、Instagram、Tiktok,網路也非常普及。但越共過去在掌權時也都曾依循傳統共產黨路線做過所有共產黨會做的事,如農業計畫經濟、階級鬥爭等,原本相較better off的人很多都趁機逃離至台灣、日本,更遠的甚至到歐洲、美國。這時候我才連結到之前認識的越裔斯洛伐克朋友所說的

「全世界到哪裡都能看到越南人」背後的歷史脈絡。

但相對北韓完全封閉的共產國家路線和現今中國越趨向保守的政治走向,越南共產黨在擁抱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之外,相對在政治上不斷有改革的聲浪。就如同《東協西讀:越南史》中精通華語的越南人Brian所提到的,經濟和政治兩方都必須協力的進步,當一邊向前,一邊仍固步自封就會導致問題,越南共產黨在走向經濟改革開放後,也在思考要怎麼走下一步。


我們這次也有在下龍灣和蘭哈灣(Lan Ha Bay)體驗兩天一夜的郵輪生活,航行路線並沒有和最熱門的觀光景點重疊,倒是在石灰岩假山群間尋得一絲幽靜。在精挑細選挑郵輪的過程中,名為Indochine的郵輪常榜上有名、很受觀光客的推薦。但這個裝潢古色古香的郵輪其實就是以過去法國在二戰前統治今越南、寮國、柬埔寨國土的印度支那的法文命名。我想說,怎麼會沿用一個殖民統治下的名稱,還用來包裝成異國情調的高檔享受?

最後選擇的Nostalgia郵輪

北越行的最後一天是越南近代史的文化洗禮。先是到法國殖民下用來關押政治犯的火爐監獄,解說牌字裡行間說明共產黨先烈是如何忍受困頓、堅忍不拔的在監獄謀劃、串聯,以完成他們的反抗大業。這裏同時也是在日內瓦協議、越戰開打後關押美軍的場域。二樓展區則是針對越南建國的事件做更詳細的介紹,除了涵蓋共產黨在困頓中如何得勢之外,也多少能一窺當時以其他意識形態反抗法國的革命烈士。也再次呼應這本書中強調的概念:

越南不只是胡志明的越南,在法國殖民末期,其實涵蓋多種意識型態的民族主義團體:越南國民黨、宗教團體,以及阮朝末代皇帝保大等角色存在。

只不過如今是越南共產黨取得歷史書寫的權力,不代表這些為越南奮鬥的人民不存在。

火爐監獄


不遠處的婦女博物館一直是宛昕的口袋名單。從生活、歷史和時尚三個角度切入,以越南女性的角度梳理越南整個國家的歷史文化。展區最開始展示不同民族的嫁娶衣飾和習俗,高掛的人物特寫瞬間具象了書本中提及的高地民族;當然也不乏展示越族和中華文化相似的嫁娶、生產和哺餵習俗。

二樓則闡述越南的近代史,從女性和越南共產黨的詮釋角度來看待三次印度支那戰爭。許多越南女性在當時是舉起槍械、當起軍人,直接對抗南方的越南共和國;那些報章雜誌、黑白照片、錄音檔和戰爭使用的器皿武器,都再再提醒著我們戰爭對一個國家會造成多大傷害。當時北越動員人民積極參戰的宣傳海報也有展示。這一系列的呈現,都讓參觀者能以非西方的角度去看待印度支那戰爭。

越南婦女要能耕種又要能打仗

為了旅行所以閱讀,為了閱讀所以旅行。這次一月的北越行真確地感受旅行和閱讀兩者之間在旅途中相互應證、衝撞;帶來的是前所未有的亢奮,眼前的建築、感受的文化都成為歷史脈絡的具象。